那一定會很好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縮、努”等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歷。
3.學習大樹犧牲自己,把方便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歷。
【教學難點】
學習大樹犧牲自己,把方便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設疑激趣。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題目質疑,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找準文章的切入點。】
1.揭示課題,板書:9 那一定會很好(學生齊讀課題)
2.設置疑問:看到題目后,你有什么疑問嗎?(自由發言)
3.教師板書有價值的問題。
(1)誰一定會很好?
(2)為什么會很好?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時注意兩點。(課件出示2)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
(2)了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出示課件3:生字)
suō nǔ jīnɡ tuī zhī chāi jiù
縮 努 莖 推 吱 拆 舊
(1)教師指導:注意讀準平舌音“縮”,翹舌音“吱、拆”,后鼻音“莖”。
(2)識記生字
形近字比較:經一莖 堆一推 折一拆
加一加:“纟+宿=縮”“奴+力=努”“口+支=吱”
謎語:“一日”就是“舊”。
4.全班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拂動:輕輕抖動。
舒服:身體或精神上感到輕松愉快。
吱吱嘎嘎:擬聲詞。形容物體受壓或摩擦時發出的聲音。
吃力:指辛苦;勞累;費力,費勁。
三、合作交流,品讀感悟。
【設計意圖:抓住“那一定會很好”,從而找出重點句子,培養學生從文中搜尋信息的能力,分析課文的能力。】
1.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讀文。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1)默讀課文,把含有“那一定會很好”的句子畫出來。
(課件出示4)
①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
指導朗讀:讀出泥土中種子的難受,讀出種子鉆出泥土的決心。
交流:種子是怎么做的?過了些日子,發生了什么變化?(課件出示5)
種子一邊想一邊努力生長。過了些日子,它長出細細的根、莖和兩片小葉子,鉆出地面, 站在陽光下。
過了很多個日子,它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
指導朗讀:讀出種子喜悅的心情。
指導造句:鼓勵學生用上“一邊……一邊……”說句子。
(課件出示6)
②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
(板書:做一棵會跑的樹)
思考大樹“做一棵會跑的樹”的愿望實現了嗎?它又會產生什么新的想法?
學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7、8)
農夫把樹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輛手推車。
農夫把谷子、土豆……,還有調皮的兒子放在手推車上,推著車在山路上跑來跑去。跑起來的時候,手推車聽到耳邊呼呼的風聲, 真舒服。
(板書:手推車)
③要是我能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兒,那一定會很好。
(板書:要是能停下來,坐著休息)
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為人們服務的自豪心情,讀出大樹想法的改變。
思考大樹“坐著休息一會兒”的愿望實現了嗎?它又會產生什么新的想法?
學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9)
農夫和兒子一起把手推車拆了,用拆下來的舊木料做了把椅子。
(課件出示10)
④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會很好。
(板書:椅子 要是我能躺下來)
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的疲勞,讀出大樹想法的改變。
思考大樹“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實現了嗎?它又會產生什么新的想法?
學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11)
他把坐上去會吱呀搖晃的椅子拆了,鋸成小木片,拼成美麗的木地板,鋪在了陽臺上。
它覺得自己又變成了一顆樹。
(板書:木地板)
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為自己能夠繼續為人們服務的自豪心情。
(2)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它走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
預設:一棵大樹——一輛推車——一把椅子——木地板
三、回顧全文,體味感悟。
【設計意圖:比較閱讀,歸納異同,學會總結和鑒別文章中心內容。】
1.比較一下,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展示。
(1)相同點:都是寫的是一棵樹被砍伐后的變遷。
(2)不同點:前一篇是歌頌友情、守信,后一篇是寫大樹的奉獻精神。
2.師小結:一粒種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變成一顆大樹,它為了服務別人,犧牲的卻是自己。希望我們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大樹一樣,外表美,心靈更美,給大家帶來方便,帶來歡樂。最后,老師把一段名人名言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12)
如果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給人們的都是些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以及對你的非常美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將會輕松而愉快。那時你就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這種感覺使你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高爾基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