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會8個字,認識4個字,注意多音字“哪”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復述故事。 3、學習女媧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人類的勇敢精神和崇高品質。 4、通過讀文,讓學生對閱讀神話故事產生興趣,并從中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復述故事。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神話傳說,激閱讀興趣 1、同學們喜歡神話故事嗎?什么叫神話故事呢?(神話故事里的人物都是一些神仙或者是鬼、怪、妖之類的,這樣的故事才叫神話故事。)你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呢?說給大家聽聽。 《封神榜》、《西游記》、《八仙過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牛郎織女》…… 2、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它語言優美,故事生動,感情豐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優美動人的《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板書課題:22 女媧補天 3、讀讀課題:用你們的聲音告訴我,誰補天?女媧做什么?(通過讀課題,讓學生知道通過語感的變化,信息就傳出去了。) 4、讀了這個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預設:我想知道女媧是什么樣的或是誰?女媧為什么補天?她是怎樣補天的?天補好了嗎? 評價:看來大家都是會學習的孩子,善于提出問題,將會幫助你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書讀百遍,其自義見”如果提出的問題能夠通過自己讀書來解決,大家就更了不起了,你們有這個信心自己弄懂這些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讀。那趕快打開書22課讀課文吧!請大家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遍,看誰最認真。 2、同桌互讀。同學們有合作學習的精神嗎?現在請你們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如果對方有讀得不準確的地方,請你幫他指出來。 教師巡視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待學生讀完之后及時地提出表揚。 3、檢查學生讀書情況,順勢正音。誰想站起來讀?請舉手。(上課發言、讀書的機會都是自己積極爭取,沒有舉手,就沒有機會的。) 根據舉手情況,分小組讀書 第二自然段較短,指名讀。4、5自然段一個小組讀。如果學生有讀錯的詞語及時糾正,難讀的句子讓學生多讀幾遍。 4、默讀課文:要求學生不指讀,不動唇,不出聲,養成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 (1)、思考讀完課題之后提出的問題。(對于女媧是什么人老師可做講解) (2)、想一想,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用七個字說出來) 大家想回答問題了嗎?之后:看來大家都對課文的內容了解得比較清楚了。再次引導學生讀文,知道第一個內容將人們“受災”了;第二個內容講女媧“救災”;第三個內容講“尋石”;第四個內容講“補天”。 大家對故事的整個過程明白了嗎?那女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學習第一自然段(略) 四、師小結: 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寄托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他們通過豐富的想象為我們展現了女媧這位人類母親的偉大形象,下節課,我們還將通過讀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去體會這位人類的母親高貴品質。回家后在網上看看《女媧補天》的故事。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學習女媧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人類的勇敢精神和高貴品質。 3、通過讀文,讓學生對閱讀神話故事產生興趣,并從中感受我國古代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了解女媧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 教學難點:在閱讀中體會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貴品德,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體感知 1、上節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概括了女媧補天這個故事的整個過程: 受災、救災、尋石、補天(上節課的板書) 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了女媧補天是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類,讓我們一起去回顧一下人們受災的情景吧。 2、教師引讀: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一天夜里,女媧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的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跑到外面一看——生接讀: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中掙扎。 過渡:眼睜睜地看著人類深陷水深火熱之中,女媧真是心急如焚啊!她要去——拯救人類。 二、研讀課文,感悟女媧的高貴品質。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女媧怎樣的心情? (1)、 出示: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她又造好了船,去救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 (2)、指名說 (預設) a、生可能會說 女媧難過極了。 師:這是課文中直接告訴我們的。 我們合作來讀這句話好嗎? 師:看到被水火圍困,處于死亡邊緣的人們, 生讀:女媧難過極了。(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女媧的痛苦) b、還能體會到女媧的什么心情呢?(引導學生抓住“立刻”、“求”、“又”來體會女媧急于把人們救出的心情)然后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體會,進行朗讀評價。 2、學習“尋石” 過渡: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了上來,可更大的困難在等著女媧。 (1)出示: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 不絕后患,人類還會受到天災的折磨,她決定把天補上。 (2)默讀第三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在句子旁寫寫自己感動的原因。 (3)指名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 a、出示: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三、理清課文脈絡,學習“受災” 那老師有問題想問大家:女媧補天的故事有前因后果啊,能通過對課文內容的了解說說嗎?(或者 女媧在補天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情呢?)語文組集體備課課題:《白楊》年級:執教人: 集體備課活動記錄學科 語文 年級 主備人備課組長 時間 地點教學內容 《白楊》 材料整理參與人員備課中心問題1、集體備課《白楊》一課。2、按松山區教研室五四步教學法,更好地選擇第二課時對話交流的話題。3、高年級朗讀指導技巧。過程描述一、開會;二、宣布本次集體備課的主要議題:1、集體備課《白楊》一課。2、按松山區教研室五四步教學法,更好地選擇第二課時對話交流的話題。3、高年級朗讀指導技巧。三、主備人說課四、集體備課人討論五、形成上課方案六、評課七、討論如何更好的進行中年級朗讀指導。討論結果1、形成上課方案2、對話課題以課后題為主,但仍要注意涵蓋全篇的大問題反思 課堂上,小組合作氣氛一般,放不開。學生提出的問題,值得思考的內容較少,要加強訓練 《白楊》說課稿教學內容 《白楊》 教師 鄭主持人 時間 地點參與人員說課內容 《白楊》說課稿各位老師:您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是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白楊》,現在,我對本課題按驟進行說課。一、說教材《白楊》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級小學語文教材中第一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鄉接兩孩子上學,在往返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扎根西部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學習本課,可以激發學生對獻身于西部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感染自己;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扎好基礎。二、說教學目標1.學會本文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知識目標)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見解,學會借物喻人的寫法。(技能目標)3.讓學生初步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標)三、說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與課文內容。教學難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達了自己什么樣的心,領悟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四、說教法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難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師生、生生的雙向互動,讓學生帶疑讀書,在閱讀時抓住人物的神態和對話描寫來體會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促進理解(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朗讀等),并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片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本課主要以讀為主,通過朗讀-理解-再朗讀來理解課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說學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為了重“學”;既要讓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學習,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根據本文特點,我主要采用置疑、討論、交流、合作的方式來讀懂全文,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活情趣引發猜想。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楊禮贊》,文中贊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楊歌頌了有著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大家打開書預習內容,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放手自讀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①聯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三)反復朗讀確保正確連貫。 (四)強化生字詞的認讀。 (五)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直奔情境 1、復習有關詞語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一段話。 二 圍繞話題對話交流 1、默讀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 生思考:為什么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怎樣呢? 2、小組內討論一下。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 熟讀背誦形成積累 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四、體會寫法課內練筆 多么令人敬佩的邊疆建設者們,讓我們把心中贊美的話寫下來吧。學生練筆后在全班交流。 七、說板書 白楊白楊:高大直立 生命力強 堅強不屈爸爸:扎根邊疆無私奉獻以物喻人八、教學反思教學中我采用朗讀、置疑、討論、交流、總結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理解課文內容是長處;不足點是:對個別學生的輔導,個別字詞的鞏固訓練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加以改正、完善,力求更好。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直 扎根邊疆 3 白楊--生命力強 爸爸--建設邊疆 堅強不屈 無私奉獻 小白楊 正在成長 孩子 備注 《白楊》教學設計(初稿)及研課討論記錄 教學內容 《白楊》 主備人 鄭慧 備課組長 崔春華 時間 地點 辦公室 參與人員 全體語文組教師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活情趣引發猜想。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楊禮贊》,文中贊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楊歌頌了有著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大家打開書預習內容,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放手自讀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①聯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三)反復朗讀確保正確連貫。 (四)強化生字詞的認讀。 (五)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直奔情境 1、復習有關詞語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一段話。 二 圍繞話題對話交流 1、默讀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 生思考:為什么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怎樣呢? 2、小組內討論一下。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 熟讀背誦形成積累 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四、體會寫法課內練筆 多么令人敬佩的邊疆建設者們,讓我們把心中贊美的話寫下來吧。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直 扎根邊疆 3 白楊--生命力強 爸爸--建設邊疆 堅強不屈 無私奉獻 小白楊 正在成長 孩子 研課討論 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為習作積累詞匯、方法。 《白楊》教學設計(形成稿) 教學內容 《白楊》 主備人 鄭慧 備課組長 崔春華 時間 地點 辦公室 參與人員 全體語文組教師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活情趣引發猜想。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楊禮贊》,文中贊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楊歌頌了有著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大家打開書預習內容,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放手自讀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①聯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三)反復朗讀確保正確連貫。 1.自由朗讀,同桌互讀。 2.指名讀。 (四)強化生字詞的認讀。 1.出示文中生字詞認讀 2.齊讀 (五)指導書寫 1.觀察字形記憶字形 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3.學生練寫師提醒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直奔情境 1、復習有關詞語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一段話。 二 圍繞話題對話交流 1、默讀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 生思考:為什么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怎樣呢? 2、小組內討論一下。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 熟讀背誦形成積累 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四、體會寫法課內練筆 多么令人敬佩的邊疆建設者們,讓我們把心中贊美的話寫下來吧。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直 扎根邊疆 3 白楊--生命力強 爸爸--建設邊疆 堅強不屈 無私奉獻 小白楊 正在成長 孩子 《白楊》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白楊》 主備人 鄭 慧 備課組長 崔春華 時間 材料整理 鄭 慧 參與人員 全體語文組教師 教學反思內容 《白楊》是一篇思想性很強的課文,富有文學感召力。它飽含著作者對邊疆建設者的崇高敬意,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無限真情。這篇課文是著名散文作家袁鷹的佳作,篇幅不長,構思巧妙,文字雋秀,感情豐富,確實是一篇好課文。它對于孩子們理想和道德情操的培養,對于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都是極好的范例。 教學時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要突出這一重點,我抓住了如下三點: 一、引導學生理解“爸爸”介紹白楊的話及課文最后一節的含義。 二、抓住課文中的聯系點,即把白楊的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系起來。 三、重視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在指導學生理解詞句上下了功夫。因為那種離開具體語言而空講思想內容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引導學生把課文讀熟,把詞句弄懂,才能體會出作者的“心”,否則,學生的理解就沒有了根基。 《白楊》評課記錄 教學內容 《白楊》 主備人 鄭 慧 備課組長 崔春華 時間 10.11 材料整理 鄭 慧 參與人員 全體語文組教師 聽課教師意見或建議 房校長:為了引導學生突破重點,導入時,通過復習詞語,談對白楊有了初步印象。第二課時圍繞話題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討論、交流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了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樣的心 崔春華:教學中,我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同時隨機介紹相關的表達方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王美艷: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欲望,我著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解靜偉:首先先說自己的感慨。你們的學生朗讀水平很好,很有感情,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朗讀的訓練是很扎實,很到位的。教學時,在教師朗讀課文時,要下載一段優美抒情的音樂作為背景。配樂朗誦,不僅讓教師的范讀更加有感染力,而且對學生來講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和熏陶。 徐 會:整節課的思路很清晰。先是字詞然后到段落。但與學生交流不夠,不能表達對學生的關注很關切。有很多內容,學生已經說的很好了,但你仍然重復了。個人覺得,學生能說出來的話,就讓學生去說,而不要老師代勞。 鄭 慧:結合幾位老師的發言,我覺得課文的總體教學思路應該是: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課標的訓練重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精心創設情境。通過師生、生生互動,讓學生帶疑讀書。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潛心會文、披文入情,既積累豐富的語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
唐年美
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的。 作者采用倒敘的手法,以“美麗”為主線,一開始描寫了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做學術報告的場面,將居里夫人的美麗形象和偉大的成就凸現在讀者面前,接下去的兩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居里夫人為了探索“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而進行的艱苦的研究,直到發現了鐳,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充分表現了居里的堅定執著,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最后兩個自然段寫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態度和做法,表現了居里夫人單薄名利的高貴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學的忘我精神。用事例說明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和人格。
教學目標:
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3、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贊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 檢查預習,把握學情:
同學們,課前我們布置了預習,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預習的情況:
1、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的寫作順序是什么?
2、文章有哪些讓你質疑的地方?
二、走近瑪麗 感悟容貌美
1、下面,我們一來看看我們的主人公——瑪麗居里(出示幻燈片)。用一句話說出你對她的第一印象。
2、打開課文,看看作者梁寬是怎么描寫站在領獎臺上的瑪麗的。找到直接描寫瑪麗居里樣子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輕聲讀一讀。
3、學生交流,出示句子——“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肅然無聲。”
“肅然無聲”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給它換個詞?結合文章描述的情景想一想,用哪個詞更好?為什么?(指導朗讀)
4、體會文章的語言,往往是一個句話,或者一個詞,而入情朗讀更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感悟其意!(板書:關鍵詞句)
5、出示“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
觀察這兩個句子,是對人物的什么進行描寫?(外貌)
(我們都知道,表現一個的外貌有可以從很多地方著手,比如——衣著、頭發、體態、四肢等等,可此處對居里的外貌,作者主要是抓住什么進行描寫?——因為,此時作者筆下的人物是一位充滿智慧的女性。而一個人的眼神最能透出她的聰明與才智。所以,我們在描寫人物外貌時,得抓住最能體現人物特性的細節來進行描寫。)
三、走進瑪麗 感悟品格美
1、是什么能夠讓一位女性站在這個萬人矚目的領獎臺上呢?到底在她的身上有著怎樣的性格呢?請同學們先快速瀏覽下文——
2、你又是從文中具體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呢?認真默讀課文3——6段,感悟最深的句子,在旁邊寫上批注待會大家一起來交流。
3、交流體會;
句子一
就像是在海灘上撿到一個貝殼,別人也許僅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是居里夫人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
(不斷地追求科學真理 非常執著)
句子二
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頓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
(抓“一鍋一鍋”“終日”“煙熏火燎”體會居里的艱苦奮斗)
聯系上下文理解“這點談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句子三
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四個“變成”體會居里夫人一生的榮耀和不朽的功績)
聯系上下文理解“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的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4、由于瑪麗傾心地付出,勞累的工作,她的身體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出示圖片)看著此時的瑪麗,我們不僅為她感到心酸,感到遺憾。。。。。可是,在瑪麗看來,這并不算什么,那是因為——
5、面對著對科學發展有著如此巨大的貢獻的瑪麗,你此時是一種怎么的情懷?把我們對瑪麗的崇敬與欽佩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四、總結升華 感悟“美麗”
我們再來讀課題——現在再來談談這份“美麗”飽含了什么?
學生將自己的感悟寫在黑板上。
板書設計:
跨
越 美 容貌美
百 麗
年 科學精神
的
教學反思:
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的教學原則,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小學語文新課標中高年級的閱讀要求,主要采用“質疑問難——理解感悟——感情朗讀”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
一)質疑是深入學習的文章的第一步,自己提出問題,開啟學習思維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習的內驅力。同時,布置學生學前預習,課堂從檢查預習開始,既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可借助檢查把握學情,進而更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課堂的實效。
二)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文的學習中,以“美麗”為線索逐步深入,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自讀自悟,瀏覽、默讀、思考、交流、朗讀、感悟。課堂上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去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實現了讀中思、讀中感、讀中悟。呈現了學生的學習過程。
三)關注語言形式,學習表達規律。在設計中,根據文本的特點,找到適合學生語言文字增長點的地方進行恰當的訓練,如感受“肅然起敬”領會用詞的精確;引導學生發現作者主要通過瑪麗的目光和神情進行外貌描寫,體現出瑪麗的超然的智慧與堅定的意志。學習描寫人物的外貌要能結合所塑造人物本身的特點而進行的方法。
[1] [2] 下一頁
|